“三个聚焦”实现农村党员教育“质效双提”
发布时间:2025-02-28 18:07:57 作者:本站编辑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农村党员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在农村落地生根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举措,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阵地建设上下功夫,切实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取得实效。
聚焦课程设置,让广大农村党员“自愿学”。只有聚焦农村党员“所想所思所需所盼”,善用“基层语言”,让教学内容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求、聚焦农业发展,富含“党味”“农味”“家常味”,才能激发农村党员“坐下来听、围起来谈、走出去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既要包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等理论知识,又要包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农惠农等相关政策,也要包含安全生产、产业发展、牛羊养殖等实用技术,引导党员从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聚焦师资配备,让基层一线人才“上讲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讲师人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和党员队伍的素质提升,讲师队伍构成一定要“接地气”,在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政治理论讲师的基础上,还要从农村深度挖掘老党员、“土专家”、“田秀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身边模范人物、乡贤人士等“百姓讲师”,培养一支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本土师资队伍,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头雁”引领作用。通过讲好“农家事”、说好“村里事”、聊好“身边事”,以接地气的语言和最实际的内容让新时代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阵地建设,让农村发展经验“活起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阵地,不仅是学习理论方针政策的“党性基地”,更应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身边课堂”。统筹盘活辖区党员教育阵地资源,延伸党员教育培训“链条”,建好用活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文化基地、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等教育资源,优化完善以乡镇党校为主阵地、X个村党群服务中心、N个现场教学点为延伸的“1+X+N”教育培训矩阵,建立“课堂+现场”综合教学模式,实施“案例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相结合的“四式”教学法,积极探索“田间教学”“院场讲堂”等,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变“单向教学”为“双向互动”,实现从“坐着学”到“站着学”再到“走着学”,让农村党员在“家门口”充电蓄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