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和谐画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尽力而行,量力而为,用脚去丈量民生之多艰,用心去体会民生之疾苦,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尖尖”上,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听民声”,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绘就为民服务的“和谐画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不管是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还是党的二十大坚持民主协商,无不体现着党和国家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也无不体现着党和国家对群众呼声的重视程度。只有将民生民情“了然于心”,才能制定出“党风正,民风顺”的好政策。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放低身段,沉下心来,“眼皮贴近地皮”,聚焦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听民声,察民意,体民情,“身入”“心入”“情入”去办好每一件“柴米油盐”民生小事和“攒眉苦脸”民生难事,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切实“聚民智”,用“众人合力斩顽魔”的法宝,绘就为民谋利的“和谐画卷”。群众生活、生产在基层一线,从日常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真知灼见,是当之无愧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只有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才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大的课堂”,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法宝,深入基层一线,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从基层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厚植“以人民为师”的执政底色,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听众,“俯身倾耳以请”,把群众所思变成政府所议,把群众所盼变成政府所为,把群众所悟变成政府所获,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

全心“解民忧”,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绘就为民解忧的“和谐画卷”。“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群众在哪些地方不满意,我们就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忧排难”。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以马上办的速度、认真办的态度、办到位的力度,把一张张“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转化为一份份“解决方案”“服务方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和毅力,一下一下把民生保障“敲好”,一锤一锤把民生问题“砸掉”,让民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书写出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的满意答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