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官营镇:提升治理效能 激发乡村活力

近年来,内官营镇坚持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出了一套“党建+积分”“同建+共治”“网格+乡贤”的乡村善治“组合拳”,充分调动了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

党建+积分 化解“旁观者”尴尬事

“给我换一瓶洗洁精和一个脸盆。”走进先锋村“积分超市”,王宪才熟稔地用积分兑换奖品。王宪才是内官营镇先锋村李家庄社的村民,从“积分超市”正式“营业”之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图片

香皂5分、洗衣液8分、电热水壶20分……走进先锋村“积分超市”,货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货架上的物品没有价格标签而是通过积分标牌明确物品的分值,每一件物品对应的分值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我们这个‘积分超市’,起初是区妇联衔接东西部协作项目给予支持建设的,后续补货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和爱心企业捐赠。”该村党组织书记曲宪章介绍,根据村民参加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的难易程度,赋予1分到10 分不同梯度的分值,可累计兑换心仪的物品。

图片

在农村,众多村民主人翁意识不强,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为了破解这道“关键性”难题,内官营镇探索推行“6+X积分治理”模式,以“党建+积分”为“杠杆”撬动乡村善治。围绕爱党爱国、遵纪守法、文明家庭、尊老爱幼等6个方面常态开展奖评,将“志愿服务之星”评选、“美丽庭院”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与“积分超市”管理有机结合,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

图片

“以前我们过好自己家日子就行了,对村里的事不上心,也不太注重环境卫生保持。现在通过评比积分,兑换物品,大家主动参与村里集体活动的热情提高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亲密了很多。”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付彩霞称赞不已。

通过有效推行“积分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将农民群众心中所感、眼中所见转化为具体分值,让乡村治理由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实现了由干部唱“独角戏”到干群跳“集体舞”的转变,激活了乡村治理的新动能。

同建+共治 破解“管不好”疑难事

坐落于311国道沿线的先锋村,目光所及之处,只见村社巷道平坦,路旁精巧绿化,四周干净整洁。“2018年之前,村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村道坑洼不平,两旁杂草满地,下雨天道路泥泞,污水没地方排,流到哪算哪……”内官营镇先锋村村民何刚一句无心的话语,令人疑惑短短数年之间,这里缘何“换了人间”?

图片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内官营镇着力解决村里“事难管、无人管、管不好”难题,探索建立“支部带村、产业兴村、人才强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民主治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智慧管村”的“十村同建”乡村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村管事”主体作用,鼓励群众参与,整合多方资源、破解治村难题。

图片

“村管事”充分发挥村民在村级事务决策、事务管理和村级自我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定和民事民办的目的。村党总支部根据全体党员的工作性质、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产业发展需求等,组建了2个功能型党支部,4个党小组,党小组下设8支服务队,工作内容涵盖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推动党建由“组织覆盖”向“提升功能”转变。

图片

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先锋村把群众中有一技之长和具有一定优势的“热心人”筛选出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新品种种植,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图片

村庄的巨变,村民有目共睹。在先锋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曹会面对村庄的“脱胎换骨”赞不绝口:“过去,村民以种植大田蔬菜为收入来源。现在设施农业让我们的好日子打着滚往上翻。”

图片

“同建+共治”模式有效解决了党群之间的联系问题,充分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激发了群众的内在活力,实现了农户由“被动变主动”、群众“由穷到富”,村集体经济“由空到实”,镇村“由小美到大美”的转变,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逐步实现着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美好图景。

网格+乡贤 巧解“伤和气”难缠事

“大家都是邻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都先消消气,坐下来好好说,才能把事解决好!”前不久,内官营镇先锋村两名村民因“一句闲话”发生口角。网格员曹仪将这一情况迅速上报。最终,双方在村干部的调解下握手言和。乡亲邻里间有磕碰、有别扭、有矛盾,乡邻、乡贤说一说,聊一聊,就能解开村民心里的疙瘩。

图片

乡村治理需要立足群众的现实需求。内官营镇将党组织网格延伸至村民小组,按照“出政策、建网格、寻乡贤”的工作思路,把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退役军人等人士吸纳到理事会,组建乡贤“智囊团”,引导乡贤做好乡村发展的“参谋员”、化解邻里矛盾的“协调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

图片

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高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以前,村里红白喜事曾一度讲究一天3顿席,新媳妇过门彩礼最少得要八万八,老人去世下葬要四五天……这些不良习俗不仅助长了村民间的攀比心理,还给一些困难家庭造成了经济上的极大负担。更有甚者,一些村民为了面子,东借西贷,欠下一屁股债。为了刹住这股“歪风”,先锋村党总支部设立了红白理事会,稳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红白喜事”宴席统一标准,8个菜、95元之内的酒,成为村里设置宴席的“标配”。

图片

将道德文化传承、农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实践,增强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借助红白理事会对村民红白喜事限场次、限礼金、限规模,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攀比跟风、铺张浪费现象;组建“乡里乡亲”纠纷调解团,把乡邻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庭院之中,形成了“党建有深度、治理有温度、效能有提升”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图片

实践已然证明,乡村治理抓与不抓不一样,大抓和小抓不一样,虚喊跟实干更是大不一样。随着乡村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内官营镇在乡村治理中形成了“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员干起来、让能人站起来、让群众动起来、让人心聚起来、让服务优起来、让环境好起来、让氛围浓起来”的多元化治理新格局,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内官添了一道清新而亮丽的风景。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