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三个一线”工作法引导人才下沉

       近年来,安定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推动科技人才精准服务到一线、干部人才对口帮扶到一线、产研学用抱团合作到一线,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科技人才精准服务到一线。深化拓展“双百四联”活动,采取驻村蹲点、搭建对接平台、培育产业项目等方式,选派100名市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深入185个行政村对各类项目、基地和农户开展“点穴式”技术指导。推行“11151”科技帮扶计划,向全区176个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建成村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2个,重点示范转化科技成果10项。同时,为48家企业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名,组织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20多个,新技术10项,建立农业示范基地12个,建成各类养殖基地15个,为巩固脱贫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证和治理支撑。

       干部人才作用发挥到一线。推行“人才+贫困村”发展模式,选派136名干部驻村帮扶,围绕马铃薯、蔬菜、草牧等优势产业开展帮扶,加快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增强本土人才“造血”功能。结合全市“三引四领一融合”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城乡结对、支部共建”行动,组织144个帮扶单位和176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结对共建活动87次,为贫困村解决问题107条,帮办实事124件。结合全区“双进双促”党建引领模式,引导14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领办合作社150个,72名农民党员领办合作社76个,引领建成马铃薯、草牧业和种子种业等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特色产业带4条。

       产研学用抱团合作到一线。鼓励引导辖区内企业主动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先后在乡镇建立马铃薯、草牧、蔬菜三大特色产业校企合作联系点18个,引进国家、省级科研团队8个、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3名、研究员23名、博士研究生13名。建立专家工作站2个,柔性引进工作团队2个14人,加大特色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为马铃薯研究所柔性引进博士9名参与技术研发,不断深化产研融合。建立人才联项目、人才联企业、人才联产业的“三联”工作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走进企业、走进农田、走进基地,指导实施产业项目120余项,科技人才助力一线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